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尹晓军 张学军)到杜甫草堂上课是什么体验?每学期,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温虎林都会带学生到成县杜甫草堂现场授课,讲解杜甫的诗作、生平及草堂背后的故事,弘扬诗圣的文化情怀,和诗圣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每一块碑文都是一段历史,温虎林教授不仅讲碑文的内容,也给学生讲书法蕴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县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
后人为纪念杜甫,在居住的旧址上立祠建堂,后经几次修建和补葺,草堂才初见规模。现在,草堂内还留存有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和十九年立的两座诗碑,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等十多处。
5月16日,陇南师专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在杜甫草堂逐字诵读碑文上的杜甫诗词。
温虎林教授多年致力于杜甫陇蜀道纪行诗的整理与研究,并在学校开设了特色专业选修课——杜甫陇蜀道诗歌讲读,该课程开设十余年来,几乎堂堂爆满,深受学生喜欢。每次到杜甫草堂,温虎林都会和学生一起朗诵《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解读石碑上的诗词、草堂上的对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诗圣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5月16日,温虎林教授通过手机查阅碑文上的诗词,给学生讲解书写者的生平和事迹。
“杜甫陇蜀道诗歌讲读这门课在草堂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秉续他宝贵的文学遗产,每一处资源都是一堂生动的专业课,每一块碑都是一段历经岁月的故事,也是一堂触及灵魂的思政课。”温虎林说,这对将来走上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来杜甫草堂上课,听老师娓娓道来,和诗圣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样的课堂太精彩了。”来自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文学与传媒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张秀红难掩激动,“比书本里学到的更真实、有趣、震撼。”
在杜甫像前,师生们拜谒诗圣,感受诗圣的文化情怀。
学生翻出手机,和碑文上的诗词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温老师很用心,一堂课让我们能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以后当了语文老师,也要给学生们这样讲课,给他们讲诗圣的故事。”张秀红的同班同学安霞霞说,这里有最生动的诗歌教育形式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每一位大学生传承。
现场授课结束后,学生在杜甫草堂前合影留念。
这也是该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特色品牌之一。“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和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够扎根乡村,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并有所专长。”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鲁建平说,20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不少已成为行业骨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