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选择了老大朱标为太子。朱标在很多人眼里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然而,由于朱标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
朱元璋于是又立半个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不过在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走了皇位。
(相关资料图)
对明朝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朱元璋后期屠戮功臣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铺路,在朱元璋的眼里,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能力够呛,至少跟那些开国功臣相比,要差不少。所以朱元璋非常担心。
那么,朱元璋只能做恶人了,所以他一个个诛杀了那些曾经和他称兄道弟的功臣,为了老朱的天下,什么都不顾了。
但其实各地的藩王对朝廷的威胁也不小,谁也不愿意被一个小辈就这样统治啊。尤其是这些藩王各个拥兵自重,是有能力做到的。
那么,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时,就没想到过儿子们会造反吗?
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在老朱看来,不管哪个藩王争皇位,那么皇帝还是在自己家,并没有跑到外姓去。
如果抱着这个思想,未免把朱元璋看成是个糊涂蛋了。
难道朱元璋不知道吗?一次政变对一个王朝的伤害有多大吗?在再说了,这些王爷,大部分只是同父异母,再往后几代,其实关系已经很淡了。
如果这些藩王时刻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威胁,那么和汉朝的分封制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并非没有考虑到藩王威胁。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的记载,朱元璋在临终之前,曾立下遗诏,其中一条便是说"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说白了,自己死了,不让藩王进京。可以说在朱元璋眼里,是非常看重朱允炆的皇位是否稳固的。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不让自己的儿子,参加自己的后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见,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继位仍然不够放心,而且也表明了他对藩王的不放心。
可是,从朱元璋实施分封制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解。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儿子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可是,太子朱标早死,所以让朱元璋有了担心罢了。
在朱元璋的设想里面,功高盖主是对朝廷威胁最大的。毕竟不是一家人,到时候很容易让大权旁落。
可是,对于各地藩王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造反。
藩王虽然有权,有兵,但是会形成牵制。如果全国所有藩王,联合起来针对朝廷,那只能说这个朝廷不该存在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平衡,就像唐朝后期的藩镇,数量不少,但是其实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况且,在朱元璋看来,藩王跟朝廷相比,实力要小的多,即便有人异动,那么也是小打小闹,不可能改变什么。
可是,事情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意愿发展,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实在是难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