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灯。
享殿中的西楚霸王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秦祖泉摄
一
癸卯春日,走进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临街的一座牌坊上有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题的“霸王祠”三字,有“颜骨赵姿”之美。东行再向南,便是所书之处。
祠内,文气弥漫,依附于人,静观自得。
一处碑廊外,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杜牧的诗《题乌江亭》,这是他赴任池州刺史途中,来到乌江亭有感而发,为项羽不肯过江东而惋惜。字体为草书,格调不凡,大气磅礴,给这里平添几分雄美。
碑廊内,红亭、绿水、白石,色彩显目。环顾周遭,芳草萋萋,绿抹柳条,霞染桃枝。唧——唧——唧,廊外飞来的山雀子的几声啼鸣,让岑寂的碑廊多了几分生气。
碑廊为江南园林式样,架构呈抱抄状,且曲廊通幽,碑廊复碑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诗意流淌,文气足也。白壁镶有碑刻,黑白分明。一百多块碑刻,或横幅或条幅,楷行草体,尽显书法之美。壁上观刻碑,行草书恰似柳条飞舞,千姿百态;楷书,刀刀见骨,尽透霸王扛鼎之力。
碑廊走一遭,壁刻诗,写的尽与项羽有关。印象最深的当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写得悲壮,兼有文武之气,大丈夫,生当顶天立地,死也荡气回肠。自宋朝徽钦二帝被金国掳去,继位者高宗赵构领着臣僚如丧家之犬纷纷过江逃窜,偏安一隅。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间,诗人跟着丈夫由建康府溯流颠簸漂泊江南,途经乌江亭时,想来诗人弃舟上岸,来到乌江,凭吊心目中的英雄,为丈夫弃城而逃,为统治者丢弃江北的大好河山而义愤填膺,不禁吟出这首绝句。虽为短歌,实乃当哭。
二
同游者余华兵,是一位乌江文化研究者。他说,北宋秦观也曾来乌江拜谒霸王祠,并写下《游汤泉记》。其文记述他千里迢迢自高邮一路向西,游汤泉等胜迹,最后落脚乌江。
一袭风来,构树、槐树、梧桐等树叶簌簌作响,如雪的海棠零落一地。拾级而上来到享殿,抬眼望去,书法家田原题写横匾“叱咤风云”四字尤为显目。历史的天空激起楚汉风云,变幻莫测,风雷浩荡。殿内一尊仿青铜西楚霸王戴盔披甲塑像,只见他左手按剑,左脚直立,右脚踏石,右拳紧握置右膝,双眼注视着每一位拜谒者。他似喜非喜、似怒非怒、似哭非哭,又似听来者诉说,又似与来者同诉。对当初战败,人们包容他,不以成败论英雄。
风过处,篁筿摇曳,声切切不已,恰似虞姬居营帐一隅浅吟低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帐幕下,她鱼鳞甲披身,手持鸳鸯剑,且吟且歌,解君愁舞婆娑……见到虞姬时,是清明前的一个午后,但见她脸色苍白,被项王横抱怀中,而他欲哭无泪,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在《霸王别姬》雕塑前,余华兵指着乌江西北插花山方向说,传说垓下突围后,项羽驮着自刎后的虞美人一路向东南驰来,在阴陵山主峰插花山下,他含泪简埋了她,并撮土簪花为记。想来插花山繁花绽放四季不绝与此有关。
三
每年的乌江霸王祠“三月三”庙会隆重而热闹。天朗风清,远远地,便可见戏台上生旦表演国家级非遗——和县东路庐剧《五女拜寿》《狸猫换太子》等折子戏。县乡文娱队表演玩龙灯、踩高跷、跑彩船、打莲湘等。十里八乡的人们赶庙会,或看戏,或品尝霸王酥、乌江花生米,或听歌,或赏景,或卖货……唱戏声、吆喝声、叫好声、朗笑声、琴弦声、砍价声此起彼伏。挤在人潮中,怀想霸王突围东城,最后只剩下二十多骑直奔乌江亭。到达乌江亭一茅舍外,见一老丈卖方块小酥,项羽便下马拜老丈赐酥解饥,吃完后拜谢老丈,便上马向乌江浦驰来。传说可博一笑,但我猜想它是真实的历史,因为这里民风朴实,人心善良。
余华兵介绍,玩龙灯是乌江一带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不只在乌江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玩,即使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当地群众也会玩龙灯。人们在正月十二去霸王祠焚香参拜,然后舞龙。正月十三,乌江街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两条彩色巨龙在游动,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潜入人海,一会儿摇头摆尾,一会儿直冲云霄,到元宵节达到高潮。
除了霸王文化,这里还有“乌江三张”,即以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所代表的诗文化、书法文化。这些文化滋润着乌江,也影响着当代书圣林散之。霸王祠西北处几丛翠竹掩映下的一处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便是林散之书画院,还有不远处的林散之广场,都是当地政府为弘扬文化艺术而建造的。
紧邻林散之广场不远处,一条2000米长、南北走向的乌江老街,承载着乌江的过去与现在。两侧砖木结构,一排排老旧的长条木门,一扇扇旧式雕木花窗,窗下墙角的苔痕斑驳,沧桑依稀可见,时光之尘落在砖瓦上,此时岁月静好。踩着光滑的麻石条板,耳畔仿佛回响着霸王乌骓的马蹄声,眼前店铺鳞次栉比,卖服装的、玩具的、家电的……老街不时飘来特色小吃香味,乌江霸王酥、乌江烧饼、煮干丝、蟹黄包子、鸡蛋饼……让人垂涎三尺。老街偏居一隅,可闻江上渔歌。
八百里皖江第一镇,因西楚霸王而闻名遐迩;西楚霸王也因乌江而沉雄千年。
乌江浦边,江水浩荡,逝水如歌。